[觀後感]《仁妻》(The Wife):Glenn Close超班演技!!(內含劇透)
《仁妻》(The Wife)於前年的多倫多電影節已經首映,因此Glenn Close這名字在這個頒獎禮季節一直都在,只是她的呼聲一直不及她的對手Lady Gaga和Olivia Colman。在上月贏得金球獎後,她的名字終於成為大熱,並接二連三地贏得廣播影評人協會獎和美國演員公會獎的最佳女主角,下星期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基本上是她的囊中物。上週,筆者幸得片商邀請觀看電影的優先場,終於明白她的演技是如何超班,贏得這些影后寶座也是實至名歸。
觀看《仁妻》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因為電影幾乎整個故事已經在故事簡介和預告片說出來。除非觀眾本身完全沒有接觸過這些資訊,否則他們在進場前已經知道Glenn Close飾演Joan一直為Joe(Jonathan Pryce飾)代筆,而他們的關係之後就因後者贏得諾貝爾文學獎而變得複雜、矛盾。電影以Joe贏獎的1992年為主要時間點,中間加插了一些回憶片段,補充二人從相識到結成夫婦及展開「合作」關係的背景劇情。正如上文所說,不少觀眾在入場前或許已經知道Joan一直為Joe代筆,但電影一直都沒有正式交代敲這件事情,而是順應著劇情發展慢慢地埋藏線索,鋪排二人的關係,最終才在電影後期說出真相。這樣的處理方法令筆者很好奇,究竟製作團隊本身是否有打算讓觀眾在進場前知道這真相。假若他們本身不是這樣打算的話,那麼他們在電影裡埋藏線索,層層遞進,到後期才說出真相,就能為觀眾帶來驚喜,並終於理解前文後理,是一般電影常見的做法。
但是,故事簡介和預告片的「劇透」卻為這次觀影帶來另類的好處———觀眾可以專心欣賞Glenn Close的出色演技。假如觀眾在入場前已經知道Joan一直為Joe代筆,他們就會更加注意Joan在得知丈夫得獎時的反應,以及之後的心理變化,更能見證Glenn Close層次分明的演技。在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裡,我們都會加上所有參與者的名字,證明他們的功勞。在電影裡,Joan一直為Joe代筆,讓Joe獨攬所有功勞,甚至代替自己贏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被視為文學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榮譽,是不少文學家夢寐以求的榮譽,因此Joan在聽到主辦單位通知Joe贏獎,並表揚他(亦即是Joan)對文學界的貢獻時,她的心情固然非常激動。但在激動背後,Joan的感受似乎更加複雜,夾雜了無奈、唏噓,甚至憤怒。
正如戲中所說,一個文學家需要不斷的創作,否則會感到枯竭。Joan明白在當時的社會裡,女性在文學界不受重視,好的作品也不獲青睞。因此,她才決定為丈夫代筆,讓自己可能繼續創作。然而,創作亦需要別人肯定和賞識,否則或沒有動力繼續下去。Joan一直努力創作,但功勞卻全部歸於Joe,她在外人眼中的身份只是一個才華滿溢的作家背後的賢妻。她眼見自己筆下的作品獲賞識,甚至贏得文學界的最高榮譽,但自己卻不能親自以個人身份領受這份榮譽,固然會感到無奈和唏噓。但這個始終也是她當初迫於現實而作的決定,相信她當時亦有預料自己會經歷這樣的下場。但是,更令她憤怒的是丈夫不斷在外人面前感謝她無盡的付出,以及她的關愛。正如上文所說,Joan當然希望獲得功勞和榮譽,但她渴望的是在文學創作上的功勞,而並非作為賢妻輔助丈夫的功勞。她最不希望的是丈夫不斷感謝她、表揚她,而進一步確立女性的貢獻只限於輔助男性,而不能在文壇留名。因此,她往往要求別人不要把她視為受害者,亦不想丈夫在發言中感謝她。她寧願寂寂無名,也不想獲得別人的誤解或憐憫,因為這更是對她的創作和功勞的侮辱。
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圍繞Joan一角的角色發展,講述她在丈夫得到諾貝爾獎後的心理變化,從多年來的默默承受,轉變至在電影尾聲的爆發。Glenn Close這次飾演Joan一角,從一開始的無奈和唏噓,漸漸轉化成後期的怒火,途中不斷以笑容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足以見證她的演技。而她的演出最出色之處,在於她演活了這角色的情緒時的不同層次和立體的一面。正如上文所說,Joan一角的感受充滿矛盾,她在聽到別人表揚她的文學時固然感到驕傲,但同時亦因未能親身獲獎而感到無奈,因此Glenn Close需要在同一時間演出這樣矛盾的兩種感受。Joan在戲中除了是一個文學家,還是一個賢妻,戲中所說的功勞亦不只限於文學創作,亦包括作為妻子對丈夫和家人關愛和忍讓。電影中有兩場重要的爭執場面,Glenn Close在演出了Joan的憤怒後,要立即演回作為妻子、母親溫柔、關愛的一面,兩者之間的強烈對比和急速的轉變都極有難度,而Glenn Close仍能極為自然地演活這樣立體的感情。其中,在電影的高潮部分裡,她更要從憤怒、轉變成關愛、再轉變成傷痛,簡直是Glenn Close的演技大師班。當然,Jonathan Pryce在戲中與她有大量對手戲,而他的演出亦沒有被Glenn Close掩蓋,對於電影整體來說亦有大量的功勞。
除了兩位主角的出色演技外,電影的導演Björn Runge在處理不同場面時的技巧亦不容小覷。雖然電影有不少時間都發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但電影的大部份場面都發生在室內,包括車廂裡和酒店房間裡,因此一切的場景都比較簡單。雖然受場景所限制,但導演仍能把各個場面,尤其爭執戲拍得極有張力,讓兩位主角盡情地發揮,實在值得欣賞。另外,即使不少場面限於酒店房間裡,但製作團隊仍善用了室內的燈光和色調,配合劇情發展營造不同的氣氛,讓觀眾更能投入。當然,Glenn Close這次有如此出色的演出,背後創作這劇本的編劇Jane Anderson亦功不可沒,而且荷里活現時強調女性的權益,這電影亦來得非常及時。這劇本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突顯出Joan一角的矛盾和立體,她對丈夫的感情比「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還要複雜,但同時亦顯出女性非常真實的一面。
Glenn Close至今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並從未獲獎,是在世的演員裡獲得最多提名卻未能獲獎的一位,看來這次終於是時候了!
預告片
故事簡介:
知名作家Joe(Jonathan Pryce飾)和妻子Joan(Glenn Close飾)結婚40餘年,是文壇中的模範夫妻,然而一切由Joe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之始瓦解。一直隱藏才華,為丈夫幕後代筆的Joan,眼見Joe理所當然地接受所有榮耀,她再也無法確定自己默默犧牲、躲在背後成就丈夫的一切是否值得……
圖片、資料來源: 安樂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