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破案神探》:David Fincher比連環殺手更瘋狂!(內含劇透)

自2014年的《失蹤罪》(Gone Girl)後,David Fincher一直沒有新作上映。他在這幾年期間為HBO拍過兩套劇集,但最終都在播映前被砍掉。幸好,他為Netflix監製、執導的新劇《破案神探》(Mindhunter)終於在上週五首播,水準更是非常高呢!

首先,說說《破案神探》這個香港譯名。一般來說,作為一部關於連環殺手的劇集的名稱,《破案神探》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破案神探》正正是一部另類的劇集,此劇並沒有太多查案的過程,更幾乎沒有什麼動作場面。因此,假若觀眾是抱著看《福爾摩斯》(Sherlock)或"CSI"等劇集的心態,打算看一部講述警探抽絲剝繭、尋找線索,充滿警匪對峙場面的傳統警探劇的話,他們必定會失望。但是,假若觀眾想看一些非常新鮮,以往沒有看過的東西的話,《破案神探》就非常適合他們了。

《破案神探》與David Fincher的前作《殺謎藏》(Zodiac),是一部幾乎沒有高潮的劇集,而捉拿連環殺手亦不是劇集的重點。劇中每集開頭都會播出一段有關BTK殺手Dennis Rader的片段,但大家不會看到他或任何一位殺手作案,亦不會看到他被緝捕。經過十集的鋪排,我們未必知道他的身份,亦不知道他是如何作案的,只感覺到他會是一個可怕的殺手,或許會是下一季的重點。這個處理正正告訴觀眾,此劇並沒有打算呈現殺手有多可怕、冷血,而是讓觀眾了解他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麼生活細節、習慣。這不是一部關於緝捕連環殺手的劇集,這是一部關於連環殺手本身的劇集。

與劇中兩位主角Holden Ford(Jonathan Groff飾)和Billy Tench(Holt McCallany飾)的做法相似,此劇是一部很「學術」的劇集,動作場面不多,但充滿對白。劇集以Holden和Billy與幾位在監獄的連環殺手的會面和訪問為主線,講述他們如何透過了解這些殺手的心理狀態、性格和身世等,來建立出犯罪側寫(criminal profiling)的技巧。在每次會面之間,劇集亦會講述他們二人協助不同地方的警察,運用這些不太成熟的技巧,來找出犯事的兇手。簡單來說,此劇就是一部有關犯罪側寫技巧的建立和應用的劇集,與一般警探劇非常不同。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在想:此劇沒有什麼高潮,也幾乎沒有動作場面,那麼又有什麼好看呢?正如上文所說,劇集試圖探討連環殺手為何會成為連環殺手,解構他們行為的動機,以及為何要以這種形式殺人,題材非常新鮮。在此劇裡,連環殺手並不是奸角,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在觀看Holden和Billy與他們的訪問時,我們未必會同情他們,但至少會初步理解他們的行為。雖然劇集所說的是70、80年代的故事,而連環殺手現時不再是美國的嚴重問題,但我們在現實生活裡,不時還是會看到一些犯案的人純粹被描繪為一個壞人,而世界仿佛亦只餘下好人和壞人兩種人。此劇正正告訴我們,正邪、善惡並非如此簡單,中間有很多灰色地帶,而這些犯案的人亦並非純粹只是一個壞人,他們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很多罪案的源頭都是來自社會、家庭問題。

同時,筆者亦尤其喜歡劇中對角色的描寫,以及角色的發展。在第一季裡,幾位在美國頗為知名的連環殺手陸續出現,雖然他們未必看起來窮兇極惡,但觀眾仍能感受到他們與普通人之間的不同,亦會對他們感到懷疑和不安。但是,在幾位殺手中,Edmund Kemper(Cameron Britton飾)似乎非常不同,他言談友善、聰明、討喜,似乎不太可怕,觀眾要看到季終才明白編劇的用心。此劇的兩位主角Holden和Billy本身已經有鮮明的對比,兩人的對話亦充滿火花。本來,筆者也覺得Holden一角的設定似乎太過簡單,不及David Fincher往作的角色般精彩。但是,隨著劇情推進,Holden的性格亦開始有所改變,我們能看到他與連環殺手的訪談漸漸地影響了他,並影響他與其他人的關係。之後,他多次使用他們建立的犯罪側寫技巧來查案,並成功地運用這種另類方式來捉到兇手。於是,連場勝利令他感到自滿,以為自己已經能捉摸到連環殺手的性格和心理,並能看算身邊的所有人。在這季的最終集裡,Holden變得自大,他的行為和性格破壞了他與同事和戀人的關係。在最後一幕裡,他前往醫院探望Edmund Kemper,並對他放下戒心。結果,Edmund Kemper一語道破他的自大,並出奇不意地流露出他可怕的一面。雖然他沒有傷害Holden,更給了他一個懷抱,但他這些行為似乎在對他說:你從來也不了解我,更一直被我瞞騙了,我並不是善男信女。本來,筆者以為Holden會由一個好警察,變成劇集的奸角,但經過這一幕後,相信他會放下自大,作出改變吧!

劇集的第一季共有十集,每兩集看起來就像一個章節:首兩集先介紹兩位主角,以及此劇的一些設定;第三、四集介紹Anna Torv飾演的Wendy Carr博士,而這章節的結局亦直接呼應了首個章節的結局。筆者本身十分喜歡Anna Torv主演的《F檔案》(Fringe),因此亦十分期待她在此劇的演出。然而,她在首季的戲份不算太多,亦沒有太多發揮空間,筆者唯有寄望她在下季的演出。在劇中,這角色花了一些時間在洗衣房餵養一些神秘動物。最後,她發現他她餵食的器具裡長滿了數以百計的螞蟻,似乎在警誡她不要太過依賴表面來行事,有時候事情的真實一面比她想像的更可怕、嚇人。同時,她亦需要反省自己的行為一直所促成的是什麼。這一點正正與Holden的劇情線,以及他們與連環殺手的關係互相呼應。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角色是劇中FBI裡少有的女性角色,她的劇情線亦有突顯出當時男性對女性的偏見,頗有意思。

而此劇最吸引的,當然是導演David Fincher的影像語言和風格。這次已經是導演繼《七宗罪》(Seven)、《殺謎藏》和《龍紋身的女孩》後第四次執導犯罪、驚悚電影,而這次他更執導了劇集的首兩集和尾兩集。正如上文所說,此劇的動作場面不多,幾乎全以對白和角色的微細行為來支撐整個故事。這種做法或許會令部份觀眾感到很悶,但David Fincher對影像和節奏的控制真的能帶動劇情推進,令此劇看起來不但不悶,而且更極具追看性。觀看完David Fincher執導的兩集,再觀看由其他三位導演Asif Kapadia、Tobias Lindholm和Andrew Douglas(筆者頗喜歡他的影像風格,但無奈他執導的兩集的節奏似乎比較緩慢)執導的六集,真的能見證到David Fincher的功力:精準的構圖、鏡頭移動、非常黑暗的幽默感、獨特的色彩......基本上,觀看著David Fincher執導的四集,就像在看他示範自己的風格和技巧。當你在感嘆,這真的是非常Fincher的劇集,充滿穩定的鏡頭、緩慢的panning、沒有什麼手搖鏡頭的時侯,Fincher就在此季的最後一幕,連續拍出兩個手搖鏡頭。這仿佛在告訴觀眾,他不是不喜歡運用手搖鏡頭,而是之前的劇情一直不適合使用,而此時手搖鏡頭加上極有那個年代風格、格調一如既往地準確的音樂,真的最能捕捉Holden的情緒變化。

沒有錯,當大家以為自己很了解Fincher的時候,他一早已經開始玩弄、控制觀眾了。劇中的連環殺手固然瘋狂,但David Fincher似乎比他們更瘋狂。筆者是時候再次重看他執導的作品了!

 

圖片、資料來源: Netflix

Previous
Previous

Kevin Spacey捲入性醜聞!《紙牌屋》第六季將成為最終季!!

Next
Next

狙擊《正義聯盟》?Marvel《制裁者》發放最新預告片,將於11月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