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率先看!!《戰爭機器》:諷刺手法批判軍事體制(零劇透)
首先,感謝Netflix安排筆者率先欣賞這電影。Netflix過去幾乎每月都會推出幾部原創電影,但《戰爭機器》(War Machine)由大獲好評的電影《野獸家族》(Animal Kingdom)導演David Michôd執導,並由Brad Pitt、Ben Kingsley和Tilda Swinton等荷里活巨星參演,因此特別備受觸目。結果,這電影亦沒有令筆者失望。
圖片來源: Netflix
在觀影之前,筆者一直以為《戰爭機器》會是一套喜劇。即使是看預告片時,筆者也是這樣以為。但是,當筆者看下去時,卻發現這電影並不會令你開懷大笑,而且是一部頗為認真,有意思的諷刺電影。電影本身改編自一本有關前美國陸軍將領Stanley Allen McChrystal的書,並以虛構人物代替真實人物。但是,對這個風雲人物有所認識的朋友,必能發現電影中有很多情節幾乎與現實完全一樣。而電影亦忠實地以事件裡關鍵的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的記者作為電影的旁白,以他的觀點來說出這個故事,亦從中抒發了他對軍事體制的看法。
事實上,電影一開始就使用了十多分鐘的旁白,來介紹電影的背景和角色,包括由Brad Pitt飾演的Glen McMahon將軍,以及他旗下幾個不同崗位、性格不同的軍人。儘管電影主要都是圍繞Glen McMahon,但這段旁白以最直接的方式介紹了一眾配角,加上一些誇張的角色演譯及令人深刻的場面,觀眾大致上也能辨認這些配角。雖然《戰爭機器》聽起來像一套戰爭電影,但它集中討論的是軍事體制、策略上的政府角力、軍事將領的自負,以及戰爭的道德問題。我們過去或許看過很多戰爭電影,或是關於前線軍人的電影,但這部電影嘗試以一個軍事將領的角度,剖析整個軍事體制、戰爭的意義等問題,算是一個頗為新鮮的角度。至於電影裡具體批判的內容,筆者就不在這篇觀後感詳說了,以免透露太多劇情。不過,筆者頗為喜歡電影裡對於軍事將領「掌權」的見解,以及它對於美國的軍事策略的批判。而電影結局的首尾呼應,亦有效地回應電影的名稱,以及電影的中心思想。
圖片來源: Netflix
雖然電影裡的旁白確能簡單地向觀眾介紹各個角色的背景和性格,以及直接說出電影對軍事體制等的看法和批評,但是它卻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過於直接地說出一些主題和訊息,使電影的情節或畫面淪為配角,限制了觀眾領悟和思考的空間。另外,筆者亦略嫌電影的諷刺風格不夠強烈,很多時候諷刺的地方流於一些笑位,過於表面,錯過了一些以諷刺手法帶出主題的機會,亦令電影看起來不夠過癮。
至於演員方面,Brad Pitt作為電影的主角,整部電影大部分時間都有他的演出。這次Brad Pitt飾演一個軍事將領,使筆者想起他在2009年Quentin Tarantino執導的《希魔撞正殺人狂》(Inglourious Basterds)的演出,但這次略嫌太過刻意地強調一些肢體、表情上的處理,使這角色看起來過以誇張、卡通化。然而,在電影中後段裡,隨著劇情變化和角色的發展,Brad Pitt的演出有著明顯的改變,亦頗有層次。至於配角方面,由於劇本限制了他們的發揮空間,他們亦沒有太突出的表現。筆者之前只知道電影會有Ben Kingsley演出,不知道Tilda Swinton亦會出現。雖然他倆的角色沒有太多戲份,但還算是達到劇本所要求的效果,不過不失。不得不提的是,電影裡竟有希拉莉和奧巴馬的「演出」,真是令筆者非常驚喜(尤其是後者)!!
總括而言,《戰爭機器》在技巧和演員的演出上不算出色,但筆者十分喜歡它的主題以及訊息,它們在這個時代尤其重要呢!!
故事簡介: Brad Pitt飾演主角 —一名成功及極具魅力的四星將軍,以巨星姿態指揮位於阿富汗的北約軍隊,但卻因一名記者毫不留情的報導把他打進事業谷底。《戰爭機器》將帶領觀眾反思把士兵捲入戰爭的代價與目的,並藉此帶出對現代戰爭的種種疑問。
預告片:
圖片、資料來源: 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