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率先看!《人肉搜尋》(Searching):假的真不了(輕微劇透)
《人肉搜尋》(Searching)在今年年頭美國的辛丹斯電影節贏得最受觀眾歡迎獎,不少觀眾和影評人都讚不絕口,究竟這電影是否真的這麼利害?
看過《人肉搜尋》電影介紹或預告片的朋友,也知道整部電影都是以電子螢幕上的畫面來呈現。電影一開場,就是大家熟悉的畫面:Windows XP綠色草原的螢幕牆紙。相比起懷舊的味道,筆者感覺到的更像是一種冷冰冰的感覺。電影大部分時間的畫面都是以電腦的畫面為主,現實世界的畫面多數以FaceTime、Skype的畫面為主。在一般電影裡,我們或許會看到角色運用電腦搜尋文件或資訊,以及與別人通訊,但這些電子螢幕的畫面通常佔很少的位置。而《人肉搜尋》則剛剛相反,「真實」的畫面只佔很少位置。電影一開場,先以舊照片和影片交代父親David(John Cho飾)與女兒Margot(Michelle La飾演)的背景故事,再以二人的對話展開劇情。之後,Margot突然失蹤,David才發現自己原來不太了解自己的女兒。
相信不少觀眾在入戲觀看《人肉搜尋》時都會有一個疑問:整部電影都以電子螢幕敘事,不以傳統的方法敘事,是噱頭還是真的有需要?在電影裡,David主要依賴電腦通訊軟件與女兒通訊,看起來似乎與她非常親近,實質卻完全不了解她。互聯網和通訊軟件似乎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但David不但不能了解女兒的真實一面,甚至連自己的真實想法也不敢說出來,用的Emoji也只是一個個冷冰冰的符號,並不能反映他的真實情感。即使他與親人、朋友保持聯繫,他卻從來不了解他們的真實一面,究竟人和人之間的聯繫因互聯網變得緊密了,還是更加疏遠呢?隨著電影繼續發展,劇情出現多個精彩的轉折位,觀眾或許與主角一樣,未必能辨清什麼是「真實」的。
《人肉搜尋》善用了現代的不同媒體來敘事,製作團隊的創意值得敬佩。戲中,David為了找到女兒的下落,運用電腦的網頁、對話等來尋找線索,這本身就是驚悚片的常見橋段。但是,電影的畫面並沒有受電腦螢幕限制,編劇發揮創意,讓David走出家裡,以偷拍鏡頭、新聞片段、手機攝錄片段等敘事,配合劇情發展之餘,亦能令電影充滿張力。而且,由於受到戲中使用的媒體的限制,電影的鏡頭移動有限,基本上以定鏡為主。不過,製作團隊仍能善用創意,在一些場面加入手搖的鏡頭,營造緊張的感覺。電影的高潮部分則用了新聞片段來敘事,加上配樂看起來比想像中更動人。在《人肉搜尋》前,外國也有幾部完全以電子螢幕畫面敘事的電影上映,它們主要以恐怖片為主,但似乎沒有任何一部像此片般把不同媒體玩得淋漓盡致。
這次《人肉搜尋》的確為觀眾帶來了嶄新的觀影體驗,證明這樣的影像處理方法也可拍出一部佳作。不過,筆者很好奇在驚悚和恐怖片以外,此類拍法能否被應用在其他片種,並拍出佳作呢?這真的有待電影人不斷嘗試了,畢竟《人肉搜尋》也算是一個成功的試驗。
預告片:
故事簡介:
16歲女兒Margot(Michelle La飾演)突然失蹤全無音訊,單親爸爸David(John Cho飾演)登入女兒的電腦嘗試透過Facebook、Instagram、電郵及訊息記錄等等線索來尋找女兒的下落。經過抽絲剝繭的起底,與女兒相依為命的他發現事有蹊蹺,更驚覺自己其實並不如想像中般了解她。離奇失蹤事件引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就在警方的調查毫無進展之際,心急如焚的爸爸卻發現越來越多可疑的證據,他該如何藉助網路大神的力量來找出真兇、尋找失蹤的女兒?
圖片、資料來源: Sony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