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黑豹》:Marvel至今最有靈魂的電影!(內含劇透)

2018年,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踏入第10個年頭,首部作品《黑豹》(Black Panther)日前在香港上映。電影在兩週前在美國首映,已經被一些當地影評人稱為Marvel至今最好的作品,筆者觀影後亦覺得電影是Marvel至今最有靈魂的作品!

Black Panther

圖片來源: Collider

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於2008年推出第一部作品《鐵甲奇俠》(Iron Man),在10年間共推出了18部電影,成為最受歡迎的電影系列。近年,Marvel的對手DC推出DC擴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急起直追,但水準一直為人詬病,亦引發了兩邊陣容的罵戰。其中,DC影迷批評Marvel電影的一大重點,在於Marvel電影公式化,缺乏深度、靈魂,流於一般的荷里活娛樂大片。如今,Marvel推出《黑豹》,不但為這系列作出大反擊,更有機會徹底改變同類電影的格局。

《黑豹》作為漫威電影宇宙首部以黑人超級英雄為主角的電影,並由黑人擔任導演、編劇,加上一個幾乎全以黑人演員組成的演員陣容,本身已經充滿噱頭。但筆者觀影之後,發現這些黑人元素不單止是噱頭,這電影更是完全以黑人的角度來說故事,深深地聯繫著每一個黑人。電影主要在一個神秘、高科技的非洲國家Wakanda裡發生,它們一直以高科技喬裝打扮成一個普通的第三世界非洲國家,但裡面卻是一個比任何一個國家還要先進的富強國家,看起來活像一個未來城市。Wakanda的面貌、高科技一直是電影的一大賣點,完全展示了製作團隊的創意,但這並非只是一個流於表面的設定,而是緊緊地連繫著電影的主題:殖民主義的禍害和孤立主義。

非洲國家落後、貧困的第三世界形象一直根深柢固,大家又有否想過為何是這樣?這是地理位置問題?環境問題?還是非洲人民缺乏能力、智慧?《黑豹》嘗試以Wakanda這個虛構的國家,解答這個問題。電影中,Wakanda先進、富裕的形象正正與我們認知的非洲國家相反,超越所有人的想像,它能發展至此的原因很簡單:它並沒有受西方列強殖民,一直採取孤立主義,保護國家的資源和人民。在數百年前,歐洲列強國家在非洲、亞洲展開長達數個世紀的殖民,搶奪當地的資源,建立起以他們控制的政府,奴役當地的原住民,並對外輸出這些黑奴。以上種種使非洲國家失去發展的資源和時機,同時造成了黑人被歧視、壓抑的局面。即使這些國家陸續獨立,他們亦無力發展,難以追上其他國家的步伐。在電影裡,Wakanda從未被西方列強殖民,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習俗,以非洲模式發展,成為了一個烏托邦。雖然這只是一個虛構的國家,我們不會知道這在現實是否可能成事,但相信這對非洲國家的人民,以及在不同國家生活的黑人也非常鼓舞,亦表達了對殖民主義的強烈控訴。

除了Wakanda一國的設定外,電影亦有從角色和對白方面來表達對殖民者的控訴。電影中,有兩個重要的白人角色,分別是在《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出現的黑市商人、恐怖份子Ulysses Klaue(Andy Serkis飾)和美國中央情報局部(CIA)的探員Everett K. Ross(Martin Freeman飾)。以上兩個人對Wakanda的態度都是以典型西方白人的角度出發,Ulysses Klaue形容他們為野蠻人;Everett K. Ross本身不知道Wakanda的真貌,因此以為它只是落後的第三國家。他們二人都象徵了西方白人對非洲國家和人民的鄙視,因為在西方人建立的價值觀裡,非洲的文化、社會就是不文明、落後、低等的。相反,在電影中,Wakanda的幾個主要角色,如Nakia(Lupita Nyong'o飾)和Shuri(Letitia Wright飾)就處處流露出他們對西方白人的敵視,相信這亦是不少非洲原住民對西方殖民者的態度。

即使殖民主義在近一百年已經沒落,西方國家對前殖民地的壓抑仍然存在。在殖民時期,他們在各國搶奪了大量文物資源,現時亦安放在他們的博物館裡展出,沒有把它們歸還。在電影開頭,Erik "Killmonger" Stevens(Michael B. Jordan飾)出場一幕裡,他從大英博物館裡奪回Wakanda的文物。但是,這vibranium之後仍然被Ulysses Klaue和Everett K. Ross等西方國家的富強互相交易,亦反映在現實世界裡,比較貧困的非洲國家根本沒有能力重新擁有他們的文物。隨著電影發展,以上兩個白人的下場亦非常諷刺:Ulysses Klaue被Wakanda族人的後裔Erik Stevens殺死;Everett K. Ross被他本來視為落後國家的Wakanda所建立的科技所救。

除了殖民主義外,電影亦有涉及近數十年西方國家在中東、非洲國家的所作所為。Erik Stevens一角在美國成長,受過軍隊和CIA訓練,熟悉美國如何不斷在非洲、中東國家透過分裂國民、革命、售賣軍火等手法,扶植受自己控制的政權,增強他們的影響力。在他回到Wakanda後,他運用同等手法煽動國民內訌,讓自己成為國王。事實上,他這樣的行為與西方列強對非洲國家的行為沒有分別,因此電影亦透過結局裡不同民族的內訌和和解,來帶出民族團結等主題。相信這一點,對於現時中東和非洲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醒吧。

《黑豹》本身發生在Wakanda,因此筆者一直以為電影與美國不會有太大的關係,沒想到電影的重心竟然在非裔美國人身上。電影的導演Ryan Coogler過往拍過《公義終站》(Fruitvale Station)和《洛奇外傳:王者之後》(Creed)兩部佳作,它們都有涉及黑人在美國的困境。相比之下,《黑豹》沒有直接講述美國黑人如何受歧視、壓迫,但電影透過Erik Stevens一角講述這一個主題。在電影裡,Wakanda一直採取孤立主義,避免與外界的交流,不讓外界知道他們的真貌。因此,即使Wakanda上任國王、黑豹T'Challa(Chadwick Boseman飾)的父親一直知道美國黑人的困境,他們也一直袖手旁觀,沒有伸出援手。相比之下,他的弟弟(Sterling K. Brown飾)在美國居住已久,深深體會到那種痛苦,因此背叛了Wakanda,希望改變美國黑人的處境。結果,他被上任國王所殺,遺下了兒子Erik Stevens孤身在美國成長。Erik Stevens在這樣的環境成長,同樣深知他們的困境,希望想重奪王權後,透過輸出Wakanda的科技來幫助他們。

除了這設定外,電影開場講述王弟之死一幕定於1992年的加州奧克蘭發生,相信是有特別的意義的。1992年,洛杉磯法院的陪審團宣判四名被控對黑人「使用過當武力」的警察無罪釋放,導致一連串的暴動,五十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因此,1992年對美國黑人有特別意義,而且之後1994年亦發生著名的O. J. Simpson殺妻案,觀眾亦能明白Erik Stevens是在怎樣的環境成長。Erik Stevens在臨終前亦表示,他和其他黑人一樣,寧願死也不要活在枷鎖裡,相信不少黑人觀眾亦有同感。或許美國國外的觀眾未必與這些角色、事件有太大的聯繫,但筆者相信大部份美國觀眾,尤其是黑人觀眾都會對這電影非常有共鳴。Marvel電影過去都以幽默和特技為主要賣點,甚少涉及社會議題,因此筆者覺得《黑豹》是漫威至今最有靈魂的電影,能直接與歷史和人民聯繫,或許會改變往後的其他作品。

除了1992這年份外,電影在南韓取景亦非常有意思。在1992年的洛杉磯暴動裡,當地的韓國社群受到嚴重影響,其中一個韓裔女子在衝突中擊斃了一個15歲黑人女性,引發美國黑人的反韓情緒。在《黑豹》裡,黑豹等人到了南韓釜山追捕Ulysses Klaue,造成了不少破壞。之後,在黑豹捉到Ulysses Klaue後,他打算當場把他殺死,但發現身邊有很多南韓人正在拍攝他的影片。假若黑豹當場把Ulysses Klaue殺死,只會增加韓國人、甚至全世界的人對Wakanda人和黑人的誤解和畏懼,影響彼此的關係。因此,電影中的角色和事件真的與1992年洛杉磯暴動和美國黑人緊緊地連繫起來,互相呼應。

在電影裡,黑豹T'Challa作為新一任的國王,除了要保留國家和民族的傳統外,亦要面對全球化對全球格局帶來的改變。電影裡,Wakanda的人民眼見全球化令原有的國界變得模糊,亦更了解國外其他人民的困苦,因此希望T'Challa改變過往的孤立政策,向外國輸出科技。這政策並非只是為了黑人,而是地球上所有的人民,因此亦帶出世界大同、大愛的主題。「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一向是超級英雄電影常見的主題,這次《黑豹》同樣帶著這樣的意味,因把這主題加入種族等主題,非常有新鮮感。

在電影的結局裡,T'Challa和王妹Shuri到訪了加州奧克蘭,Erik Stevens成長的街區,並決定在那裡設立Wakanda首個外展中心。這證明了Erik Stevens成功改變了T'Challa的想法,以及Wakanda的政策,相信能改善美國黑人以及其他人民的生活環境。在最後一幕裡,T'Challa遇見了由《月亮喜歡男》(Moonlight)童星Alex Hibbert飾演的小男孩,後者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是誰?」。這一個問題說明《黑豹》與很多有關黑人的電影(包括《月亮喜歡男》)一樣,也是一部有關身份問題的電影。在《黑豹》裡,T'Challa是Wakanda的國王,準備帶領國民作出改變;他亦是一個黑人,與美國以及其他地方的黑人有同樣的膚色。

在首段片尾片段裡,T'Challa在聯合國裡宣佈,他們將要一改以往的孤立政策,向外國輸出科技。之後,一個西方白人政客質疑,Wakanda只是第三世界國家,有何能力幫助別人。這再一次顯出西方國家對非洲國家的偏見,亦與電影開頭Wakanda的偽裝互相呼應,令整部電影更為完整,亦突顯Wakanda和T'Challa的改變。《黑豹》的一大主題是美國黑人和非洲的歷史,而它展示的是一個樂觀、燦爛的未來。

Marvel電影一直以動作特技場面為主要賣點,但筆者這次覺得文戲更為好看,甚至覺得少一點動作埸面會更好。其中,筆者看到Erik在幻象裡與父親的對話一幕時,真的感動得流下眼淚。這一幕說出了美國黑人的那種辛酸,加上"This is Us"視帝Sterling K. Brown和Michael B. Jordan的演技,真的十分感人。電影在美國首映後,不少人稱Erik Stevens是漫威電影宇宙至今寫得最好的奸角,筆者覺得他真的當之無愧。電影詳細地講述了他的動機、想法、成長故事,令他與主角黑豹一樣重要,而且角色的背景和Michael B. Jordan自然的演出相信亦令不少觀眾同情他的遭遇。即使他是黑豹的敵人,他的行為或很殘暴,但我們也能投入至他的故事裡,清楚明白他為何有這樣的行為。相比之下,這系列過往的奸角看起來就像是卡通人物一樣,沒有適當的角色發展。

與漫威過往的電影相比,《黑豹》的動作埸面的規模似乎比較少,其中打鬥場面亦成為不少觀眾覺得不足的地方。在筆者看來,電影發生於非洲國家裡,所說的都是非洲的文化、習俗,因此劇組拍攝打鬥時的手法的確能呈現非洲那種原始格鬥的風貌,而尾段大戰埸面亦很有非洲部落衝突、荒野環境的風味。另一方面,電影在前半段黑豹首次出場,以及有關vibranium的劇情線裡,看起來真的很有間諜電影的感覺,難怪製作團隊會以《007》、《職業特工隊》等電影比較。在南韓賭場的一些場面裡,電影亦用了長鏡頭(long-shot)來拍攝,充滿動感之餘亦令觀眾感受到現埸的那種緊張感覺。

在美術設計、服裝、舞蹈方面,電影亦呈現了非洲原住民部族的多元風味,亦能滿足觀眾對於非洲神秘的文化和習俗的好奇。電影對於不同部落的設定,雖然沒有很多劇情介紹,但仍能令觀眾投入至這個世界觀裡,欣賞劇組的不同設計。當中,黑豹的戰衣不但帶有高科技的感覺,它的防護功能,以及能把動能儲起,再發放出來的功能似乎亦呼應了電影的主題。在美國裡,黑人不時受到攻擊,假若他們能有這樣的「戰衣」,不會容易受到傷害,並能把別人的攻擊轉為自身的動力,相信能大大改善他們的生活。這一點亦令筆者想起Marvel前年的劇集"Luke Cage",同樣是講述刀槍不入的黑人超級英雄。至於配樂方面,電影運用了大量以非洲鼓為主的配樂,帶有強烈的原始感覺之餘,亦加入了一些美國黑人hip-hop音樂,非常忠於故事的有關美國黑人的背景。

繼前年的劇集"Luke Cage"後,Marvel再次交出另一部出色的黑人超級英雄作品。《黑豹》的故事、主題、角色等獨一無二,因此筆者很難想像Marvel往後的電影能有如此高的水準。來年,他們將會推出首部女超級英雄電影《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不知能否像此作一樣新鮮,一樣有深度和靈魂呢?

預告片:

故事簡介:

在父皇因恐襲意外身亡後,「黑豹」(Black Panther)T'Challa(Chadwick Boseman飾)立即趕回瓦干達(Wakanda) — 一個隱世的高科技神秘帝國,繼承皇位。此時,一直伺機出擊的邪惡勢力,捲土重來,槍頭直指新國王帝T'Challa!面對接踵而來的惡意挑釁及爭鬥, T'Challa的決定分分鐘影響瓦干達,甚至整個世界的安危!生死關頭,他不但要找到可靠的盟友聯手,更要喚醒「黑豹」的極致潛能,才有機會擊敗敵人,保衛瓦干達的子民,成為真正的一國之君!

資料來源: Marvel

Previous
Previous

《危機解密》(Source Code)導演新作!《默》(Mute)預告片、海報和最新劇照曝光!!

Next
Next

強勢回歸!《超人特工隊2》發放最新片段和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