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炸藥屋》(A House of Dynamite):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
Kathryn Bigelow十多年前憑《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之後執導的《追擊拉登行動》(Zero Dark Thirty)被視為當年其中一部最好的電影,這次執導的新作《炸藥屋》(A House of Dynamite)同樣圍繞美軍,但可惜因劇本問題而未能成為與前作同樣水平的佳作。
《炸藥屋》由三個章節組成,它們透過不同角色的角度來敘述同一個事件,首個章節完結後,第二個章節隨即開始,時間回到事件的起初,透過另一個角度來敘事。每個章節圍繞美國政府裡的不同成員,包括首個章節的美國戰情室員工Olivia Walker上尉(Rebecca Ferguson飾)、美軍阿拉斯加州基地的指揮官Daniel Gonzalez少校和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的高層Cathy Rogers;第二個章節的副國家安全顧問Jake Baerington(Gabriel Basso飾)、美國戰略司令部Anthony Brady上將(Tracy Letts飾)和美國國家安全局員工Ana Park(Greta Lee飾);以及第三個章節的國防部長Reid Baker(Jared Harris飾)和美國總統(Idris Elba飾)。雖然他們的背景、職位截然不同,但在每個章節的開頭,他們都在如常地生活、上班,觀眾看到他們與朋友、家人、同事的交流,也會覺得這是普通不過的一天。電影特別強調這些角色的家庭和伴侶,他們有的是母親,有的在與妻子吵架,有的快將成為父親,每人都擁有他們重要的牽絆。
在整部電影的開頭,一顆導彈在未知的地方點火發射,這就引發了電影的事件———一顆洲際導彈正向美國本土發射,從美軍探測到這顆導彈起計,十多分鐘就會射中美國某處。電影的每個章節簡單地介紹角色的背景後,沒有浪費太多時間,很快就集中敘述一眾角色應對這危機的經過。電影的劇本鉅細無遺地呈現美國政府應對這事件的過程,當中涉及大量政府單位、官員和術語。電影看起來幾乎像一部紀錄片,除了透過字幕簡介說明一些術語外,基本上沒有花費任何對白來對劇情和術語作出額外的說明,這一方面令電影看起來更為真實,另一方面卻可能妨礙觀眾理解和投入至劇情裡。電影快速的鏡頭移動和剪接亦捕捉了一眾角色的表情、肢體動作的變化,加上Volker Bertelmann的令人不安和緊張的配樂,讓觀眾亦意識到事情的嚴峻。由於距離導彈擊中美國本土只有十幾分鐘,電影幾乎在實時紀錄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美國政府官員在核戰邊緣手足無措,一切都充滿張力和危機感。
《炸藥屋》(A House of Dynamite)由Idris Elba主演。
《炸藥屋》的劇本亦巧妙地將不同的角色分配至三個章節裡,首個章節的角色在美國政府和軍隊裡擔任中層員工,他們十分有經驗,對他們的工作十分熟悉,每天仿佛就在應對不同的突發情況。在整個政府和軍隊體制裡,他們只是最細小的一部份,負責執行高層制定的措施和政策。然而,即使他們有很多的經驗和準備,他們也不懂得應對這樣前所未有的危機。Rebecca Ferguson在這章節飾演美國戰情室員工Olivia Walker上尉,她有一個患病的兒子,但她開頭看起來仍然十分認真和專業,但隨著劇情發展,她也流露出脆弱、人性的一面,不顧規矩暗中通知丈夫帶著兒子逃離。第二個章節的角色在政府和軍隊裡擔任高層,他們是總統重要的幕僚,對所屬的範疇十分了解,負責向總統提供建議。其中,在導彈快將擊中美國本土時,總統需要決定反擊的手段,副國家安全顧問Jake Baerington和美國戰略司令部Anthony Brady上將就持十分不同的意見,究竟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應保持克制,還是果斷反擊?他們的意見將會影響整個世界局勢,以及數以千萬人口的性命。最後一個章節的角色是美國政府的最高層人物,他們擁有最大的權力,能決定美國政府是否和如何作出反擊,但他們站在這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卻仿佛毫無準備。電影的結局刻意留下懸念,我們不知道總統最後作出了什麼決定,只知道他只有幾分鐘來了解事情,在僅有的資訊和情報下,要作出一個改變世界的決定。Jared Harris在這章節飾演國防部長Reid Baker,他的女兒身處快將被導彈擊中的城市,他在最後關頭終於能聯繫到他的女兒,卻深知她不可能逃離,因此只能保握最後機會與她閒話家常,聽聽她的聲音,這一幕十分動人,Jared Harris的演出亦令人心碎。
不過,電影的結構卻毀掉了其節奏和張力。在首個章節裡,電影主要透過美國戰情室員工的角度來敘述事件,直到導彈擊中美國本土前不久,總統準備作出有關反擊的決定時,畫面轉黑,電影來到第二個章節。從這裡開始,電影又回到那天的早上,美國戰略司令部Anthony Brady上將那時還在輕鬆地與同事討論球賽,之後我們就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整件事件,當中的確補充了一些其他角色的細節,但整體的劇情仍然一樣,觀眾再次見證攔截失敗,導彈快將擊中美國城市。在這個章節的結尾,我們看到美軍的轟炸機、潛艇經已準備就緒,隨時準備反擊,在Anthony Brady上將問及總統的決定時,畫面再次轉黑,電影來到最後的章節。於是,我們又再回到那天早上,重新經歷這一切,亦看到總統準備作出決定的場面,但電影同樣在那裡結束。結果,觀眾仿佛把電影重覆看了三次,每個章節裡固然有其張力,以及出色的演出,但整體看起來卻是三個一樣的故事,而且最終結局只有懸念,沒有一個完整的收場。觀眾或許會明白導演和編劇這樣鋪排的用意,但當他們重覆看了三次攔截失敗,重覆等待總統作出決定,一切張力經已不復存在,電影也返魂乏術。
預告片:
